兔叽精

我咸甚,此鱼何能及我也!☆

针对miflo俄罗斯访谈中涉及女性的言论的总结

法扎圈的大家都是很棒很棒的人呐

城北徐公:

占tag抱歉。




这是一场不恰当翻译引起的令人心痛的误会,误会米老师的姑娘们伤心难过,发现米老师被误会的姑娘们也伤心难过。双方都非常焦虑,而作为【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的作者,我有责任平息因为我引起的争论。




首先介绍事情起因,三月十二日早晨我第一次接触这篇采访的翻译https://m.weibo.cn/5802286797/4216549722064073,大意如下


——摘自【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文前警告




微博MikelangeloLoconteFanpage某太太翻译的米和flo的访谈中由三八妇女节引申出的男女平权话题,米老师提到他虽然认为男女没有高低之分,但社会没有准备好去接收这件事,人们的角色还没有被最终定位,无论在感情中还是事业中,目前女性在社会里依旧不得不依附男性生存。对此,即使在法国也是一样,米老师认为,女性应该去接受这件事。结果有时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即使女性没有成为领导者或富有的人,她们也能找到方式展现自己。比如带孩子或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一段基本上是原话,大家请注意查看原文】




坦白来说,在看到这段描写时,米开来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崩塌的。个人原因我对女性话题非常敏感,在看到【女性应该去接受这件事】时我已经生气了,我看到有好几个姑娘是和我一样心里面很不舒服的,米老师后面几句话在这句话做前提的条件下也显得不那么在理。




当我在【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评论区与姑娘们探讨时,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翻译所表达的意思和米开来的原本意思相差很大。这使得我和所有看中文翻译的姑娘们的分析都确立在了错误的基础上,而一部分姑娘是直接俄文Google翻译成英文来理解的,造成两方人士互相不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那种想法,一头雾水,心里很不痛快。




很快, @よもつひらさか 指出,这段话的中文翻译和俄文原文有很大出入。


其中,有主要歧义的一句话中翻是:


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我觉得女性需要去接受这件事。


但俄文原句(Женщинам нужно этому учиться. )是“Women need to learn this”的意思。


这句话应该是“女性需要了解这一点”。




了解到这一点,我再结合我的文章底下看英翻的几位姑娘的留言,我非常悲伤的发现,确实是我误会了亲爱的米开来。文章前面我还写了一段话小小的质问了米老师,想起来简直想原地去世。(PS:万分感谢fanpage上提供翻译的姑娘,但可能这位姑娘本身对女性问题不太敏感,所以出现了用词不当的情况。没有责怪的意思,只要及时告知大家这个小小错误就不会有事。)




以下为米老师涉及女性的言论的另一个微博版本的翻译。结合上下文,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段翻译表达的意思和原先那个完全不一样。


https://fx.weico.cc/share/18671441.html?weibo_id=4216530067751666






以下摘自【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的文前警告,当时出于误解我对米老师的言论做出了现在看来不正确的评价——




我对米老师的话的理解是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仍然对女性不友好,所以女性很难不依附男性实现目标。目前这种现状难以解决,所以如果女性没能成功抵抗不公,在奋斗的道路上失败了,也不要过于悲伤,因为世道如此个人力量太渺小。这个时候唯一能让自己好受点的就是接受现实,另求他法】我想知道,如果米老师是女性,他会不会想接受这样的社会现状,是痛苦无奈还是欣然接受,或者尽力反抗为进一步平权添砖加瓦。【我无意上纲上线,我相信米老师自身品行端正,一切都是出于真心,不设身处地思考时观念会有偏差。】




PS:这两段文字在【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原文中被我删除了,我不希望再有人因为这两段话产生误解,我的文章只是供大家娱乐而已。




引用几位姑娘的回复表达一下直接看英翻后发现看中翻的姑娘误会米老师的心情——


xx_xx:想请您和楼上几位看到采访的翻译感到不舒服的妹子直接去看谷歌俄翻英感受一下?我自己一开始看到俄翻英时是很感动的,他说的这些在我看来是完全正面的东西。反而之后看了主页发的那篇中译之后心里有点不舒服,然后赶忙回去看了一遍英翻,觉得我最初没有理解错,才放下心来。那篇中译大概有一些用词上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了…


mLALAm回复了  xx_xx:他几乎是作为一个边缘人打拼这么久到今天, 对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是有深切体会的, 很难相信他要表达的是屈服于现实的意思. 我根本没看那篇主页的翻译, 说实话昨晚看到这篇文章, 发现还有这么个理解并且广为传播我心里很不舒服


xx_xx回复了  mLALAm:我也是,女权相关本来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我看英翻觉得他说的这些话明明一点毛病都没有,可是因为翻译用词让一些妹子产生误解就好难过啊。


-My shot!回复了  Dynhhhh:天呢真的好大的歧义… 我给GN解释一下,根据英文版里,他用的是learn的意思,page翻成接受…… 真的不对…… 他说的是现状不公正/不正常,女性一定要明白(learn)这一点,要去动用手边的方式去抗争,不管你是要做家庭主妇还是要做企业领袖…… 这个意思!!【急死【  




在此 ,我向几位看英翻的姑娘们道歉,我没有想到要去Google翻译俄文,造成了对米老师言论的理解偏差。希望姑娘们放下心里的疙瘩,让我们重新再法扎的小圈子里惺惺相惜,相亲相爱。




请一定要理解,就算我原本误解了米老师,我写【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的目的也从来不是为了揪米老师话柄怼米老师,只是想通过离奇的幻想,借莫扎特与萨列里之名,再一次向姐妹们提出这个话题,这个关于尚未取得成功的女性平权运动的话题。




【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炸出几位非常厉害的太太,她们认真负责地对女性平权的本质与方向和miflo的性格为人做出了中肯的分析。在此我引用 @雨荷轻倾 太太的阐释作为这件事情所引发的思考的总结。我相信这件事情解释清楚后很快就能过去,可是女性问题将会在未来的至少两百年内一直困扰所有人,这也是为什么一句稍微有偏差的翻译会激起这么大的浪花。最重要的不是米老师的看法,也不是翻译妹子的看法,是女性问题本身。希望原本不知道这件事的姑娘们也能通过太太的阐释对女性对米开来都有更深的认识。




PS:太太在发表回复时似乎也不知道翻译的问题。




很认真得看完了翻译以及以上各位太太的讨论。作为一个多年不断在学习中的女性主义者,尽管头脑里仍存在许多无知的空白需要扫除,但我还是想说两句。


首先,我认为性别问题存在天然立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许多时候我们看到性别问题会产生冲动,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具有某一种立场的倾向,这是生理差异与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我认为,这种立场上的差异和冲突实际上难以消除,即便是一个有志于政治且关注女性主义问题的男性,也很难真正体会到女性的处境与心理状态。


因而,在客观地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尽量保持理性 --- 最好的方法仍是换位思考。接受了这一点,你会发现,所谓“he for she ”很多时候只是一句口号,是一种存在于女性心中的美好的期许。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立场的差异,分清对话对象的潜在观点,是否是中立者?是否可能存在对于女权的误区?就像辩论,你根本无法说服对方辩友,要说服的其实是场外持中立意见的观众和评委,让他们接受你对我观点并且融入新的思考……我们要做的其实也一样。然后,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吧。在我看来,这两位基本可以被划分为“带有天然立场的中立者”,他们的言论大体还没有偏离轨道。米君整个第一段基本都是在揭示现实,对于米君的争议集中在第一个answer的最后一句话,坦白说,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客观事实,比如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也或是家庭生活中依旧不自觉深陷父权思维者,这是我们应该要去努力的方向。说服毫无意义,重要的是需要看见,从自身做起,独立、抗争(用合理的方式,我个人的立场并不想太过激进以至于吓坏中间派。毕竟,他们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对象,女性主义者中的精英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喊喊口号,而大多数女性在真实世界中需要面对的其实是大量中间派,比如我们的上司等,精英往往难以理解这种困境。失去了中立者的,对广大女性和女性主义运动无疑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看见这种改变。


总体上来说,整个第一段没有什么大问题。没有必要用“政治正确”来掩盖现状,毕竟,倘若女性的生存没有任何困境,那我们为此正在或将要作出的改变也会失去意义。承认问题,承认立场差异,自我实现的同时自我证明,我认为这样才是比较好的态度。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米君更具争议的第二段回答。刚刚看到楼上的太太从翻译语意差别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开头两句,值得探究。既然存在争议,在没有看到法语(或英语)原话的情况下我姑且避开它,从第三句开始分析。先来看看“但是”这个转折之后的部分吧,因为出现了“养育孩子”(坦白说我觉得这句是许多人的炸点)作为女性立场,特别是思维认识集中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思潮的人容易比较敏感,但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应当承认,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是一部分女性的选择并且承认主妇的价值也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根本认识。这个前面许多太太也已经提过了,回到米君原话,米君这话存不存在问题?当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你仔细琢磨会发现米君的观点其实落在“她可以用自己能够做到的方式实现自己”,“养育孩子”和“开创自己的事业”是为证明观点而举出的两个呈现并列结构的例子,并无侧重。既然我们之前已经谈到,应该珍视女性的选择和价值,那么这句话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之后的部分解决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但是”之前的。这句其实也是我将米君划到中间派的原因,他可能潜意识里对女性主义运动存在一个误区,即追求体现在权力和社会地位的争夺,这种误解是很普遍的,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弥合的。两性之间理想的结果是呈现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共进,不过,客观上说由于天然立场的存在,我们习惯于将两性关系视作斗争,因而,我认为这种口头上的道理没有必要辩清,依旧如上,直接去做,带着批判性的思考,当遭遇实到的际困境积累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再去探讨,开启新一轮的运动,这样比较符合客观规律。


米君分析完了,我们开始看弗君。弗君自称平权主义者,并且非常谨慎,在提到“绅士”这一观念时,也非常注意问题背后的思维陷阱,赶紧抛出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在最后一个回答里展现出来了非常正确的两性共进观。他说的不多,其实我也看不出什么,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他是一个真诚的两性平权主义者,这当然并非所谓“粉丝滤镜”的结果,一是,近距离看他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实诚人,会照顾身边人的感受,且自我澄清时那句“我从小受的教育告诉我如此对待一件很正常的事”也非常实诚,和其他法国人接触过,他们就是这个观念,谈不上过度保护;二是,这也是最重要的,我真诚地相信每一位尊重女性的人,无论TA 的社会/生理性别,我愿意相信TA 并不是在说空话,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迎来开放包容的未来。


其实算来,我也是一名平权主义者,然而,身为女性,现实中所遇到的困境使我认清了“斗争尚未成功”的事实,大概有些中间偏左,因而依旧自称“女性主义者”,但我时常强调的其实是两性平权观念。始终认为,提问里那句“法国依然如此?”耐人寻味,法国对于女性主义运动的意义自不必说,作为第一次运动的策源地和第二次运动的主要阵地,依旧存在着现实困境,作为与之相关文化背景差之千里的俄罗斯都对此感到好奇、疑惑。当然,问题永远在出现,这也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无论如何,更重要的永远是:我们将要怎样去做?与诸君共勉。




最后,感谢【如果莫扎特是指南妮儿】底下的所有回复,一篇短短五千多字的文章能获得如此殊荣着实让我高兴,很荣幸能与诸位探讨乃至发现问题所在,最后解决问题。感谢各位的冷静理智,让我这个挑起争议的作者避免了一场可怕的撕*。




此致


敬礼









评论

热度(136)